当前位置:

让新闻公信力拔节生长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2014-06-20 14:55:45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8起典型违法违规案,并下发通报,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接受记者采访,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重申了树立新闻公信力的问题。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报春鸟,是时代的轻骑兵,是社会广泛羡慕的人群。我们从与漫长苍老的文学史比较相对年轻的短暂的新闻史中,知道了新闻公信力取决于新闻记者的信仰和使命感。我们知道了用脚步丈量中国的范长江先生,用笔向邪恶掷出投枪的韬奋先生,他们眺望山坳上的中国,心里热乎乎的。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的桅杆露出东方地平线的时候,当江姐们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时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摧枯拉朽,我们的一个个新闻记者跃出战壕,在呼啸的炮火中,向世人报道和阐述了正义之师如何不可阻挡,他们把一个个铁流滚滚向前进的消息挂在高山之巅。我们知道了与盐碱地和梧桐树真心相依的穆青记者,知道了一个个用真诚之心拥抱改革开放火热生活的记者,他们是体现新闻公信力的杰出代表,他们勾勒了新闻公信力的头像,他们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一起,永垂史册。
  
  历史彰显新闻公信力,社会呼唤新闻公信力,是在呼唤良知正义。当然新闻公信力不是一个口号,它有具体的内涵。这里面有新闻记者目光如炬的洞察力以及良好的新闻专业素养和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等等内在要求的问题,也有构建一个良好的新闻秩序问题。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治理行动,向社会表明了党和政府树立新闻公信力的坚强决心。
  
  事实证明,我们新闻队伍中绝大多数记者是好的。但新闻队伍中有了害群之马要不要清除?新闻三假的乱象要不要治理?不论我们是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站在构建新闻传播秩序的角度,还是从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这个角度,答案是肯定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采访设置铁栅栏,是十分正当的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的行为。“不准新闻记者私自开展批评报道”,着重突出两个字“私自”,这是杜绝一些不良记者目无法纪进行新闻敲诈的非如此不可的办法,是建立新闻公信力的正本清源之举。这句话一出,即遭遇“误读”,好像此条,是不准和限制舆论监督。其实,稍有语义常识的人都知道,误读者犯了简单的逻辑错误,且不论我们党历来重视舆论监督,欢迎批评报道,就说我们现在从事的伟大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也需要舆论监督去强力推进。当然,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些人不经意的误读,不愿相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兴风作浪,用偷梁换柱手法来蛊惑人心。但是,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天真的相信,也许要换来巨大的代价。因此,人们啊,要警惕。这不是危言耸听,搅乱我们新闻队伍,瓦解我们队伍阵营的人不可小觑。
  
  当然,具体到新闻三假,又与一些人的见利忘义有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丢失阵地和读者不可避免。经济上捉襟见肘并不可怕,有识之士一定会开山辟土,转型升级。但为了捞钱,处处钻山打洞,只能是鼠辈的行为。对于一个真正的新闻人来说,为人民群众呐喊了什么,为我们的时代奉献了什么,应该是我们的价值首选。富贵,对于有理想追求的新闻记者来说,一定不很重要;金钱对于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也不是救命的稻草。厘清了这样的问题,树立新闻公信力就有了基础。
  
  要让新闻公信力拔节生长,也要有良好的社会土壤。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舆论伦理的问题。舆论伦理,从一方面来说,是舆论导向的魂,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平衡左右舆论风暴的看不见的手。正确的舆论伦理,引导人们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舆论生态场中廓清迷雾,澄清真相,保持清醒立场。因此,舆论伦理要有坚强的钙,要有光,要成为正能量的喝彩者,正义和真理的守护者。当今的时代,不能让舆论伦理落水,纵使落水,也要让它成功上岸。愿全社会和舆论生态圈,在新闻公信力的问题上,有正确的舆论伦理。
  
  文/龚鹏飞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6/20/33821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