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奋力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易炼红 编辑:夏熊飞 2014-05-07 17:45:01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易炼红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易炼红)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沙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担当省会城市责任、使命与重托,充分释放改革新红利,广泛凝聚强大正能量,以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
  
  以“六个走在前列”为引领,走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省委、省政府对长沙提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即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和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并以此落实“三量齐升”总要求、“四化两型”总战略,推动长沙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奋力谱写中国梦长沙篇章的重大目标引领。
  
  在“六个走在前列”的引领下,长沙扎实深入地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强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以安全稳定为硬任务,全力促进社会和谐;以改进作风为切入点,着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好。去年以来,长沙市GDP增速保持在12%左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8.7%和24.43%,项目建设逐月提速,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风政风得到有效转变,为长沙新一轮大建设、大提升、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个走在前列”为奋力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提供了重要参照系。与全国省会先进城市相比,长沙的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都存在明显短板。工业“一业独大”和服务业发展滞后带来的经济结构不优,新项目、大项目偏少带来的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育不充分带来的消费需求不旺,也不同程度地显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全方位的创新来确保长沙发展更加充满活力。一是强化发展理念创新。注重把转型创新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摒弃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拼生态的发展模式,走两型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坚持从长沙实际出发,把握好“稳中求进”,就是要以保持经济增速和就业的基本稳定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和大的风险;“新中求进”,就是要以新结构、新方式、新改革、新项目来促进经济增长;“好中求进”,就是要以有质量、有效益、惠民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跳出“以GDP论英雄”的惯性与误区,用科学的发展理念舞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引领长沙各级干部轻装上阵、奋力前行,奏响转型创新发展的新乐章。二是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发挥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奋勇争先,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起跑线上。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对困扰长沙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以及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改革创新,做到及早研究、主动化解、率先突破,更加注重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现代服务业试点、创新型城市试点、社会治理创新试点等国家层面的改革试点中先行先试,释放全市上下的无穷智慧和强大活力。尤其重要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有形之手更有效、无形之手更有力。以省委、省政府向长沙下放4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契机,对条件已经成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尽快启动,对区县(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力争将长沙打造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城市之一。三是强劲实施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长沙实现“六个走在前列”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谱写中国梦长沙篇章的动力源泉。要依托高校云集、智力密集、人才聚集的省会资源,以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政策和更优的环境来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平台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向企业集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产业化。围绕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等主导产业抓科技攻关,依托企业主体,突破核心技术,提升综合竞争力。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传统产业提质改造和服务业创新发展。
  
  以率先建成“三市”为定位,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同心共筑中国梦,谱写发展新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从长沙实际出发,找准发展方向和基本定位。要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担当时代使命,激发奋斗豪情,以率先建成“三市”的新作为、新成效,共圆长沙人民的“小康梦”“两型梦”“幸福梦”。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作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行分类指导,即分区域布局、分类别考核、分梯次推进,给长沙的时间表是2017年,9个区县(市)均为一类地区。2012年,长沙的全面小康程度达到了96.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作为省会城市,长沙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率先作为。要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把握时间节点,立足更高层次,着力突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相对较低的“短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水平,确保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和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让人民群众享有宽裕的物质生活、宜居的城市品质、丰富的精神文化、良好的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化进程,把奋力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落实到更好更快发展的具体行动上。
  
  率先建成两型引领之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是中国梦的时代特征。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了长沙两型探索的重大使命。经过多年实践,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示范作用正在显现,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构建“一江两岸、比翼齐飞,东提西拓、南延北进”的城市格局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两型探索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担负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责任和使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标杆、丰富内涵、创新突破、全面推进,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两型城市形态、两型体制机制、两型生活方式、两型社会模式,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成为全国引领型城市,让两型成为长沙鲜明的标签、靓丽的名片和人民群众共享的发展成果。
  
  率先建成秀美幸福之市。让人民群众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和幸福美好生活,是中国梦的根本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不仅对就业、社保、看病、上学、住房等有着强烈需求,而且对民主权利、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社会安全、公共服务等有着更高追求。人民群众之所盼,就是党和政府之所为。同时,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独树一帜的“山水洲城”,人文厚重,风光秀美,多次获得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并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在现有基础上擦亮秀美幸福的城市名片,使之成为长沙的内在品质和鲜明特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率先建成秀美幸福之市,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文明和谐程度,让自然环境更加清秀、发展环境更加清新、政务环境更加清正,让长沙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宜业。通过加快建设秀美幸福之市,让人民群众不仅享有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而且享有高层次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享有高质量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享有高品质生活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
  
  以强力实施“三倍”为支撑,加快现代化进程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的发展必须始终站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审视、来谋划、来推进。对照省委、省政府“三量齐升”总要求,特别是全国先进城市加速领跑的发展态势,长沙面临着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现实考验。奋力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要兼顾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扩容与提质、建设与管理、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市的综合考量,围绕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奋发作为,加快现代化进程。
  
  强力实施产业倍增,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奋力谱写中国梦长沙篇章的物质基础。在未来五年内,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把做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全力打造长沙经济升级版。在倍增目标上,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倍增,三产占GDP的比重确保达到42%以上、力争达到45%左右;新增4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百亿企业。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10强并保持相对稳定;城市首位度由28.9%提升到35%,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倍增路径上,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形成东、南、西3大工业板块,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着力促进产业高端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构建具有长沙优势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把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大、微型企业做精,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联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轮驱动”,实现金融与科技、金融与文化、科技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等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力实施收入倍加,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共圆长沙人民的“小康梦”“两型梦”“幸福梦”,收入增长是基本前提。通过实施财政收入倍加,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办好民生实事;通过实施居民收入倍加,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共享发展成果。力争5年内财政总收入由796.6亿元增加到16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9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288元增加到583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057元增加到28991元,年均增长14%。深入推进“充分就业”工程、“创业富民”工程、“民生托底”工程和“开源增效”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公共财税体制、居民收入增长激励和保障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的就业社保体系、均等化便利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网格化的现代治理体系,确保民生事业更好地共建共享。
  
  强力城乡品质倍升,大幅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指数。追求品质生活和人生出彩,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这种追求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是硬件上的,也是软件上的;是建设与发展上的,也是管理与服务上的。通过实施城乡品质倍升,让长沙的宜居宜业宜游指数大幅提升,让长沙人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充满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坚持以人为本,彰显文化特色,突出两型引领,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品质,在建设品质长沙上取得显著成效,彰显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按照“东提西拓、南延北进”的思路,构建大长沙的空间布局,增强大都市的承载功能,打造大景区的城市风貌,形成大城管的综合效应;遵循“两型引领、统筹协调”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城市享有乡村的清新秀美,让乡村享有城市的现代文明。把城乡品质倍升的着力点放在城乡承载能力倍升、城乡管理水平倍升、城乡生活品质倍升、城乡生态环境倍升上,从发展、建设、管理、环境、服务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快构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标准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凸显长沙清新、秀美、文明、幸福的城市物质,让人民群众共享品质生活的美好、分享梦想成真的机会。
  
  (《新湘评论》2014年第04期)

来源:红网

作者:易炼红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5/07/334355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